新闻动态

2022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实施“七大提升工程” ,推动贵州教育高质量发展

1月26日上午,2022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在贵阳召开。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卢雍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郭锡文作批示。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组长、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邹联克作工作报告并讲话。省教育厅正厅长级督学、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王碧海安排部署“改进作风、狠抓落实”工作。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副组长、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成员杨未主持会议。 卢雍政在批示中强调—— 全省各地党委政府、教育部门和各学校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不动摇,不断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巩固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基础教育,加快发展更加适应新形势更加适应新技术的职业教育,大力发展更具规模更具水平的高等教育,统筹谋划推进教育评价改革,聚焦整体提升教育水平“七大提升工程”“双减”攻坚落实战、校园安全等重点工作,着力强化政策、资金、编制、项目等全方位保障,切实把教育作为管长远的事抓好。各地方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要切实发挥牵头抓总的职能作用,有效提高议事协调能力和水平,凝聚支持和推动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全力推动贵州教育水平整体提升和高质量发展。 郭锡文在批示中强调—— 全省教育系统要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从政治上看教育、从民生上抓教育、从规律上办教育,改进作风、狠抓落实,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以实施整体提升教育水平攻坚行动计划“七大提升工程”为抓手,着力推进教育更加公平更高质量,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撑,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会议指出,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全省教育系统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处,不忘为党育人初心,牢记为国育才使命,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忠诚践行“两个维护”,全力以赴描绘未来,凝心聚力兜住底线,迎难而上精彩开局,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各项工作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增效,党建强基更有高度、立德树人更有温度、破解难题更有准度、服务支撑更有厚度、事业发展更有广度、教育保障更有力度,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会议指出,在“两个大局”背景下,要跳出教育看教育、立足全局看教育、放眼长远看教育,准确识变、主动求变、积极应变,抓住机遇开创教育新的局面。深刻认识和把握教育的先导性地位,增强主动性,全面认识教育在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中的地位作用,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摆在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的首位,超前谋划好、发展好贵州教育事业。深刻认识和把握教育的严峻性挑战,增强危机感,保持战略定力、发扬斗争精神,处变不惊、沉着应对,全力办好贵州教育事业。深刻认识和把握教育的关键性矛盾,增强遵循发展规律的自觉性,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会议强调,要赓续百年初心,担当育人使命,不负时代,不负韶华,求真务实,勇毅前行,按照突出“四个强化”、聚焦“三大教育”、落实“三个关键”、把牢“一道防线”的“4331”工作思路,厚植“美的教育”理念,全力实施“七大提升工程”,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胜利召开。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架构以《贵州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特色教育强省实施纲要(2018—2027年)》《贵州省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贵州省整体提升教育水平攻坚行动计划(2021—2030年)》《关于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四新”“四化”的意见》为转换梁、框架梁、承重梁、基础梁的制度“四梁”,构建基础更牢的“政治柱”、底盘更稳的“体系柱”、布局更优的“资源柱”、质量更高的“发展柱”、活力更足的“改革柱”、动能更强的“能力柱”、落地更实的“服务柱”、力量更强的“保障柱”的支撑“八柱”,保障贵州教育高质量发展。 会议强调,要学习新思想,从学习宣传贯彻、建立完善机制、夯实基础引领、严格纪律监督来奋力书写培根铸魂之美。贯彻新方针,从落实教育方针、强化思想政治、突出全面发展、铸牢共同意识来奋力书写立德树人之美。推动新发展,从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人人成才、终身学习来奋力书写教育公平之美。融入新格局,从履行职责、紧

2022教育部关于推进新时代普通高等学校学历继续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

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普通高等学校举办的学历继续教育快速发展,为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和教育公平,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学习型社会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也存在办学定位不够明确、制度标准不够完善、治理体系不够健全、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等突出问题,不能很好适应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为推进新时代普通高等学校举办的学历继续教育改革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办好继续教育的决策部署,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继续教育规律、适应在职学习特点,坚持规范与发展并重,加强内涵建设,推动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规范、有序、健康发展,服务全民终身学习需要,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基本原则。系统谋划,分类指导。坚持系统思维,整体谋划事业发展,引导不同类型的办学主体明确各自办学定位,形成各有所长、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育人为本,提高质量。坚守教育初心,落实教育教学要求,规范教学组织实施,强化过程管理,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夯实基础,强化能力。加强办学条件对办学规模的约束作用,增强基础能力建设,提升办学能力,扩大优质资源供给。数字赋能,精准治理。充分发挥继续教育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优势,率先实现数字化转型,提升办学和管理智慧化水平。   3.主要目标。建立健全与新发展阶段相适应的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办学体系、标准体系、管理体系、评价体系、服务体系,形成办学结构合理、质量标准完善、办学行为规范、监管措施有效、保障机制健全的新格局;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资源供给更加丰富,办学质量显著提升,服务能力和社会认可度大幅增强,为学习者接受优质高等教育提供更多机会和更好服务。   二、构建与新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办学体系   4.明确办学定位。举办学历继续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以下简称主办高校)应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办学定位、办学条件,遵循聚焦特色、控制规模、保证质量的原则,举办相应学历继续教育。主办高校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学历继续教育作为落实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方面,纳入学校发展规划。要强化学历继续教育的公益属性,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不得下达经济考核指标,确保办学质量与学校的品牌声誉相统一。   5.优化办学形式。自2025年秋季起,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不再使用“函授”“业余”的名称,统一为“非脱产”,主办高校可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需求等,灵活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形式教学。普通高等学校举办的学历继续教育统一通过成人高考入学,统一专业教学基本要求,统一最低修业年限,统一毕业证书。已注册入学的函授、业余、网络教育学生按原政策执行。   6.推进分类发展。主办高校要依据自身办学定位、特色优势,科学确立学历继续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大力培养创新型、应用型、技术型人才。支持中央部委所属高校结合高水平学科专业举办“少而优、小而精”的学历继续教育,办出示范、引领发展。支持地方高校重点举办“服务地方、办学规范、规模适度、特色鲜明”的学历继续教育。支持高等职业学校围绕制造业重点领域、现代服务业和乡村振兴需求,重点面向一线从业人员,举办服务“知识更新、技术提升”的学历继续教育。   三、全面落实教育教学要求   7.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主办高校要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落实到学历继续教育教学各方面,全面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要开齐开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全面推进体现继续教育特色的课程思政建设,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思政育人新模式,建立完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   8.规范教学组织实施。主办高校应重视学历继续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加强对线上教学和线下面授的全过程管理,确保严格落实课程教学、实验实训、考勤、作业、考核、毕业论文(设计)、毕业答辩及审核等环节要求。探索通过实践作业、情境测试、技能认证等方式科学评价学生能力水平。要加强学生管理和服务,创造条件增加学生入校学习、活动的时间和频次。原则上应集中举办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重要活动。   9.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主办高校要按照成人认知规律、职业发展需要、学科专业特点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结合实际开展线上教学与面授教学、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等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要根据不同专业要求和学生特点,合理确定线上线下学时比例,线下面授教学(含实践教学环节)原则上不少于人才培养方案规定总学时的20%。鼓励通过

首届未来教育装备创新发展大会暨“全球视野下的教育新基建”高峰论坛成功举办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的有关精神,首届未来教育装备创新发展大会暨“全球视野下的教育新基建”高峰论坛于10月23日在成都第80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同期举办。本次大会由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主办、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未来教育装备分会和北京翼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承办,由深圳大学教授、教育学院副院长曹晓明主持。大会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2000余名教育工作者在线观看大会直播。 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第80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组委会主任王富,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教育信息化与网络安全处处长任昌山,江西省教育厅原副巡视员、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未来教育装备分会理事长叶宝凌,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授、未来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焦建利,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中小学教育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罗清红,以及北京、四川、安徽、吉林、天津、云南、河南等省份教育装备部门主管领导,北京翼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宋军波出席了本次会议。 王富在致辞中指出,“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要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未来的教育该如何发展?未来的教育向哪里发展?我们必须要有前瞻性,我们必须要有战略性,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要有行动和措施。作为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特别是未来教育装备分会,要在这方面汇集各位专家的智慧,提出长期、中期、近期的发展目标和有关措施。”叶宝凌表示,“未来教育装备分会旨在构架企业和学校发展的平台,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促进未来教育装备事业的发展。下一步我们将重点为现有教育装备在教学中的应用搭建交流平台。 任昌山在会上对“教育新基建”政策进行了全面解读。他认为,教育新基建的“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新内涵。新基建是相对传统基建而言的,传统基建大多指建筑工程,新基建以信息网络为基础,根据国家发改委的表述,可分为信息技术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三类。第二,新技术。教育新基建是对教育信息化现有发展基础的传承和创新,要更加注重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支撑以5G、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深度融合,培育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动能。第三,新机制。推动教育新基建,要充分发挥各方力量,构建多方协同的教育供给新生态,加强部际协同、部省联动和区域协调,促进算力资源、教育数据、教育应用的开放共享,实现集约部署和高效利用。 宋军波围绕教育新基建、教育信息化与互联网+教育等热点议题进行了发言分享。他从一个有趣的问题——“弹幕”是一种“好”的学习方式吗?谈起。他认为,“互联网是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这是‘互联网+教育’和传统的‘教育信息化’的本质不同。我们需要重新思索互联网环境下的‘教与学’,我们需要明白互联网环境下的教育需要从知识传递转为能力培养,我们需要在全球视野下思索教育科技的发展方向。”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通过ClassIn在线教室进行了直播分享,分析了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在推动教育公平而有质量地发展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他认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也是衡量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实现教育公平有两种方法,一是制订政策,二是缩小教育信息化的城乡差距。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在这两个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破解教育公平与质量不可兼顾的矛盾,既可以实现每个人都享有公平,也可以实现与每个人能力相匹配的质量,破解规模化和个性化、公平和质量之间的矛盾。”   会议最后一个环节是圆桌论坛,议题是“落实教育新基建,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未来学校实验室博士后袁野、深圳市途梦教育公益事业发展中心创始人杨雪芹、上海黄浦区理科学会理事长穆晓炯、成都市西川实验学校常务副校长李霄羽、云南省玉溪市易门县绿汁镇中心小学副校长兼教导主任谢关平、童年一课创始人李文渊(在线)等嘉宾就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曹晓明教授主持了圆桌论坛并对整个会议进行了总结,他认为,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的着力点,也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的必然要求。

2021年“新基建 新装备 数据赋能教育创新” 第二届教育装备学术大会》召开

2021年10月23日,由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主办、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教育装备研究院承办、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协办的“第二届教育装备学术大会”召开。此次大会系第80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学术活动之一,会议以“新基建 新装备 数据赋能教育创新”为主题,紧扣智能时代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进行研讨,由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教育装备研究院副院长施建国主持。 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夏国明在致辞中表示,希望各位专家学者聚焦主题、群策群力、积极分享,深刻领会政策要义,深刻理解和把握教育新基建的内涵,研究推进教育新基建应用。阿里云教育行业副总裁席明贤在致辞中介绍,阿里云为助力教育新基建,在本届展示会上携二十余款新产品亮相,推出基于钉钉的全场景数字化解决方案。  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信息办与网络安全处处长任昌山作了主题报告《推进教育新型技术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他指出,教育新型技术设施建设是国家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举措,包括网络、平台、资源、校园、应用、安全六个重点方向。 浙江大学信息技术中心总工程师张紫徽作了题为《依托新基建构建“网上浙大”》报告,他结合浙江教育魔方136X架构的教育数字化转型工程,提出新基建正在被教育所“需要”。新基建在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中可从教学应用、评价应用、教研应用、管理应用四个方面创新。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大数据分析系统国家工程实验室教育研究员王惠婷作了题为《教育新基建视域下的知识图谱应用模式探究》的的主题演讲,分享了教育新基建视域下的知识图谱用于人才画像的情况,在中小学实施因材施教,在高校建立岗位能力模型,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等。“新基建”政策的深入推进中,加大知识图谱的研究与科学运用,能够为教育发展提供动力。大会承办单位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教育装备研究院办公室主任宋利云作了《教育装备研究院学术成果综述》工作汇报。 随后,围绕会议主题举行了圆桌论坛,中国教育报副社长夏越、四川省教育信息化与大数据中心主任刘汉涛、成都师范银都紫藤小学校长黄敏丽、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教育解决方案总监史文涛,深入讨论了在国家“新基建”政策引导下,学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现状,总结和提炼了教育信息化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经验。夏越表示,新基建是构建教育新生态的基础,是建成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数字底座,作为媒体人希望从教育宣传工作角度,为教育“新基建”发展做好服务。刘汉涛表示,“新基建”的理念需要改变,他提出资源建设,可以化为“新基建”的建设范围,从而扩大装备外延。黄敏丽结合学校育人实践,提出新教育呼唤新装备,建议更加关注大数据赋能教师专业发展、大数据在学生评价中的科学运用,让“双减”实实在在落实下去。史文涛从“小装备”和“大装备”的角度出发,指出未来更多将是依靠软件来支撑教育发展,因此装备需要进一步和数据技术、互联网技术相融合,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 最后,在热烈的氛围中,由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朱俊英现场宣读发布了《第二届教育装备学术大会成都共识》。《共识》倡议在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的带领下,全体会员单位和教育装备研究机构要深刻领会“教育新基建是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的牵引力量,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举措”,依托教育新基建创新教育装备,为构建高质量教育发展体系提供支撑和创新路径。